史记中的伍子胥与民间传说中的他相比 究竟有何不同

2020-05-19 17:00:00    来源:读万卷书破万仞浪    

伍子胥(公元前59年一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根据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他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太子太傳,负责教导太子建。后来,费无忌诬陷太子建造反,伍奢为太子鸣冤,被楚平王押入大牢。费无忌又说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很有才干,将来也是祸患。于是设计以伍奢为人质,召伍尚和伍子胥回楚国,并威胁他们说:“如果你们不回来,就杀掉你们的父亲。”

伍子胥逃亡途中,衍生出许多民间传说

伍尚准备回国,但伍子胥说:“楚王让我们回去,不是想饶过父亲,而是把父亲当作人质,想骗我们回楚国。如果回去,一定是父子俱死。不如逃到别的国家,找机会为父亲报仇。”伍尚知道是陷阱,但为了父亲,他还是回了楚国。结果,和父亲一同被杀。伍子胥则独自逃走了。

在伍子胥的逃亡过程中,他先北上到了晋国,后来又南下逃亡到了吴国,在其南下逃亡途中,接连出现了“过昭关”、“渔丈人”、“千金小姐”等一系列民间传说。其中,“过昭关”更多的是伍子胥的朋友们等仁人志士们作出牺牲,加上民间传说中为了体现伍子胥逃亡过程中的苦恼和心理压力之大,竟然安排了让他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发的情节,反而掩护他成功蒙混出关。

渔丈人的故事有两个结局

出了昭关以后,很快有一条大江拦住了去路。危急关头,一个无私无畏的老百姓出现了。这个人是个渔夫,在《史记》中也曾经有记载,但只是寥寥数笔。而在民间传说中,渔夫不是独自1人,还带着自己的儿子,两人不仅帮助伍子胥渡江,还给了他食物。事后渔夫谢绝了伍子胥馈赠的宝剑,也没有告知自己的其他信息,只让伍子胥以“渔丈人”相称。

传说的结局也有两种。一种非常悲惨,说伍子胥离开前,嘱咐渔夫把自己用过的餐具都藏起来,以免暴露自己的行迹。结果,渔夫转身投河自尽,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保密承诺。另外一种说法则更像是刻意宣扬因果报应:伍子胥在吴国封侯拜相、掌握兵权以后,带兵进攻郑国,郑国国君无力抵抗强大的吴军,悬赏千金求退兵之策,1名年轻的渔夫前去揭榜,到吴军大营求见伍子胥,告之自己是当年“渔丈人”的儿子,希望伍子胥退兵不要灭亡自己的国家。伍子胥感念其父恩德,选择退兵。

“千金小姐”一说与“渔丈人”颇为相似

另一个关于“千金小姐”这一称谓的传说也非常悲壮。据说去吴国的路上,伍子胥穷困潦倒,拖着病体在街上讨饭,碰到1个正在洗衣服的女人。他看见女人竹筐里有饭,就上前乞讨。女人拒绝了,她说:“我虽然30岁了,但还没有出嫁,所以不能让陌生男人吃饭。”但是伍子胥再次请求,该女人看出他并非凡人,于是拿出了筐子的饭和水款待。

伍子胥吃完饭后,女人叹息说:“我独自和母亲生活了30年,本想保持贞节,但因为给外边男人做了点饭,违反了礼仪,使自己陷入困境。你放心地走吧。”伍子胥刚走五步,回头再看,她已经投河自尽了。这个传说后来又有所发展:洗衣女自尽后,伍子胥后悔莫及,咬破手指,在石头上写诗一首:“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但是,等伍子胥报仇之后,前来报恩。但是,找不到姑娘的家,只好把千金抛入姑娘投水的地方。据说这就是后来“千金小姐”一词的来源。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