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方块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是世界四大自源文字之一,也是古时候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从汉字产生之后,一直沿用至今,至少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关于汉字的起源,众说纷纭,大体有仓颉造字说、起一成文说、伏羲画卦说、结绳记事说、刻契说、刻画图画说等6种说法。
仓颉造字说
在战国时期,社会上流行一种“仓颉造字”说,这是最具创造性的说法。据传,有一次黄帝和蚩尤打仗,战事焦灼,难分胜负。在那之前,人们用结绳记事的方式记录事实,但事情多的时候就会出乱子。这不,当黄帝想改变一下战术的时候发现地图丢失了,黄帝自然很生气,就责怪他的史官仓颉没把事情办好,下令仓颉想办法改用画图的方式,可以记录更多的事,而且大家一看就会明白,不用随军打仗了。
仓颉接受任务后,冥思苦想了半年,一点进展都没有。有次偶尔的机会,仓颉发现很多动物留在雪地里的脚印都不同,突然来了灵感,如果世界上任何东西,都能把它的形象特征画出来,不就代表不同的东西了吗?于是仓颉开始了他造字的旅程,上至日月星辰,下至万物生灵,都按不同的特征画出来,并把这种符号叫做“字”,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国汉字的由来。后来创造出来的字越来越多,刻在石头和木头上很沉重,不方便携带,于是找来龟壳,将字刻在上面,不仅字迹清晰,而且能长久保存,这就是现在所说的甲骨文。
随着考古的进展,更多的遗址不断发现,出土了各种各样陶片上的刻画符号,这些刻画符号有的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所以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汉字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并非创自一人。
起一成文说
宋代的郑樵在《起一成文图》中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演变而来的,一即为“横”,可演变出“点、竖、撇、捺”等形状。这是从笔画的角度来分析汉字起源的一种观点。
汉字由横、点、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组合而成,“起一成文”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为啥不是起源的不是其他的笔画呢?
伏羲画卦说
据传,伏羲氏经常在闲暇之余,时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秘,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不断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风雨无阻。或许他的精诚感动了天地,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美妙的幻境,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为了让人们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他便将神圣的思想化作最为简单的符号,以“一”表示阳,以“--”表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用来代替结绳记事的方法。
这是一个神话的故事,是伏羲画卦传说的形象化写照,原卦台山上还留存石刀、石斧等生产工具,以表示对伏羲领导部族艰苦奋斗的纪念。
结绳记事说
《周易·系辞》中说:上古结绳而治。《郑九家义》详细介绍了结绳的方法:“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之多少,随物之多寡”。
其实,结绳只能记数,而不能记事,事件需满足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甲骨文中的只言片语才有了“记事”的功能。在目前的考古中并未发现原始社会中结绳的图文或遗物,所以不少学者认为或许是汉人误解了“结绳记事”之说。
刻契说
《周易·系辞》中说: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执其一,后以相符合。“契”本身就是刻的意思,契约说的是刻之于木的约定。目前发现的刻契中“一二三”与现在汉语一模一样,所以有学者认为刻契是汉字的重要起源之一。
其实这个观点有点倒果为因了,既然都能在木头上刻契了,可见这个时期汉字已经较为成熟了,具备了记事、计数的功能等功能了。
刻画图画说
在贾湖遗址中出土了一批八千多年前的刻符,在这些刻符中,能识别出不少汉字。在双墩遗址发现六百多种刻符,丰富多样,具有表意、戳记、记数三大功能,已经具备了原始文字的性质,是汉字起源之一。在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沿口刻有二三十种符号,其中一些是原始的数字。
由此可见,汉字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起源,而是在众多文明文化交流中,不断增加,不断发展,不断融合,才有了现状完善的文字体系。因此,汉字的起源还是一个有待不断揭开的谜。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