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最近备受人们青睐的电视剧《清平乐》已经播放过半了,自播放以来该剧就引起了不少热议话题,如帝后的爱情、公主若微与内侍怀吉的故事以及宋代的词人佳作等。
作为一个非常喜欢古装历史剧的资深剧迷,无论是《清平乐》中原汁原味再现的北宋市井、朝堂面貌,还是精巧的剧情设计以及恰到好处的配乐,都让我忍不住拍案叫好。
但我最大的收获是通过观剧,反思儒家五伦思想,对北宋社会中的人伦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明白了什么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本文对剧中人物的人伦关系进行分析,希望不仅能帮助追剧人儿更好地观剧、涨知识,还能对如今现实社会中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所启示。
儒家五伦思想
儒家思想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上起起落落,命运多舛。盛唐时期,儒、佛、道教并行,甚至出现了三教合一的现象,但在唐朝末年儒学走向没落。直到一个局部统一的新王朝——宋朝建立了起来,一大批儒学思想家也应运而生,如周敦颐、二程兄弟和朱熹等。宋朝儒学得到大力提倡,尤其是在宋仁宗统治时期,仁宗很是尊崇孔孟之道。
五伦是指古代中国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古代统治者重视伦理,教而使人明人伦也,则家国和谐天下平。这也就是“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的道理。因此中国封建统治者也一直推崇五伦的思想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此来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巩固自己的统治。
下面本文将以儒家五伦思想为基础,逐一对剧中人物的人伦关系进行具体分析,主要围绕核心人物宋仁宗来展开:
01. 君臣有义
君义臣忠,乃是上下相怜(关怀,提携),虽有位次而德业(道德和术业)互钦(钦慕),相扶相携,同舟共济,共荷道义,才是君明臣贤之道。
赵桢少时,晏殊便是他专属的陪读先生,教他诗书文略;再到仁宗真正把持朝政,晏殊依旧伴其左右,辅佐他励精图治;即便后来晏殊在官海沉沉浮浮,也依旧为他出谋划策。晏殊可谓是伴随宋仁宗一生的重要人物。
印象最深的是晏殊两次被贬的经历,也许在旁人看来这是苦难,可在我看来这却是他为人臣子甘愿去担当的责任,也是对仁宗赏识信任之情的怜惜。
第一次被贬是因为上书抗辩太后提拔张耆一事,惹得太后不快。虽说剧中未明确交代为什么,但不难猜测出晏殊实际上是为了平息太后和仁宗因李顺容之事而起的斗争。这也就是为什么刘娥太后在宫中看到晏殊的劄子而夸赞他是一个妙人的原因。
晏殊临行待离东京之时,仁宗来府邸送别他,通过讲述孔子门徒子路的故事来赞赏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晏殊听后深感欣慰,不由莞尔一笑,可是下意识就意识到自己的失礼,即便仁宗允他不拘礼节,可是他却从不逾越、毁废礼仪。
对仁宗提出”何为明君“的问题,他倾囊相授,丝毫没有因贬黜而有半分怠慢之意,直抒呼:执国如执秤,若想使秤常平,君心当如镜,明辨善恶是非。再要执秤之臂,有莫大的力道,才能平衡四海洪荒。同时也向仁宗坦言,虽然自己不能在朝堂之上尽心尽力,但朝堂之外自己仍愿做君的心中明镜,帮君辩是非善恶。
这也就是孔子所言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最好阐释了吧。在我看来,晏殊第二次遭到贬谪仍是为了”事君当忠“的准则。太后薨逝,围绕着赵桢生母和养母的谣言与风波愈演愈烈,直到仁宗亲自为此事做了了结,正了太后刘娥的清誉也厚葬了生母李顺容。但谁又该为此事承担后果呢? 晏殊主动请求仁宗惩罚自己,虽为太子伴读,但却未尽本分告知其生母一事,使其不知生母事,因此未尽孝道,是为奸臣。因此要惩奸臣以慰直臣。
也正是因为晏殊这般正直的品格性情、事君以忠,仁宗才会更使臣以礼吧。两人亦师亦友亦君臣,彼此德才相惜,就像那雨前待人的新茶和有缘人。
但也想在此提一下,这臣子之忠,到后来也成了困住赵桢的藤蔓,使其一生束缚于朝堂,克己复礼、励精图治。也让给他明白臣子们更多的是忠于皇帝而非赵桢,他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和情感已被他人忽视,一旦这种人伦关系被打破,那么他长久以来构建和维持的和谐局势将会被打破,这是赵桢不敢想象的,也明白了自己这一生终究都只能在四方城中度过。
父子有亲
父子有亲,乃是慈孝相继,父慈子孝,缺一不可之道;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
汉代以后,以孝治天下,孝道大行,把一切道德都看成孝道。百善孝为先。古之孝道主要有三:尊祖敬宗、善事父母、生儿育女。孝在中国文化里是非常重要的观念和守则,因为它把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天地、祖宗、父母、己身、子孙都连贯起来了。
再看当时的北宋应该是对孝道极其推崇的,把它作为知人善任的选拔标准如范仲淹母病故,请辞官守孝。帝王更是应该以身作则,尊孝守孝,如赵桢执意接生母回宫尽孝;侍太后刘娥疾,满足其穿衮服的愿望以及继承父亲的遗志,奋发图强等都是孝道的体现。而剧中父慈子孝的画面最当属仁宗和其最宠爱的女儿徽柔了。
细品《清平乐》会发现,孝这一人伦关系是整个剧情发展的一条暗线,既牵引着仁宗的一生也伴随着徽柔一生的悲苦和欢喜。
仁宗最想把自己作为万民之父的帝王之情和一家一室的为夫为父之情剥离开,但他终究没能做到,当然也不可能做到。即便当初晏殊在皇陵之外教导他天子之孝和平常百姓之孝不同,可他终是在这两者之间失衡了。
徽柔的出生,让仁宗初尝为人父的喜悦,他恨不得把世间美好的东西都赠与自己的女儿。面对辽的婚约之盟,他果断拒绝,不忍自己的女儿成为和亲的筹码,慈父当如此吧。父亲病重,徽柔跣足而跪,祈祷父亲能够病愈;父亲忧心国事,徽柔放风筝寄心愿,庭前婉唱慰仁宗,孝女也当如此吧。
可是后来仁宗对娇女徽柔的舐犊之情终是和权衡朝堂势力纷争以及自己对生母李氏未尽孝道的遗憾之情交杂在一起,而出自这些因素之下考虑的赐婚也终是不幸的。
仁宗对若微的宠爱倒不如说是,他对自己人生中曾经缺失的部分的一种弥补。作为父亲,他想要给徽柔完整的慈父之爱,因为他幼时丧失生母之爱;可是他又没能做到人子之孝,服侍于生母前,这成为他人生中永远也过不去的伤痛,所以他将徽柔许配给李玮,宽慰自己的遗憾。
可他没有想到这是女儿悲剧的开始,因此当其女徽柔夜叩禁门向宋仁宗控诉时,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控制。群臣的进谏和爱女的哭诉,本来相安无事的两种人伦关系变得水火不容,而无论他在其中多么辛苦地斡旋,最终还是没能履行曾经为人父时立下的誓言。这也算是另类的忠孝两难全了!
写到这突然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评论报道:
看着习近平推着父亲、挽着母亲、载着女儿,以及他与其夫人彭丽媛的亲密合影的温馨的照片,我就在想,如果一个人不孝顺父母、不热爱家人、不善待子女,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不爱家的人会真心爱国,而在这方面习近平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转过来看仁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仁宗不能做到这些,尊崇孝道,那么臣民又将如何信任他会将国家治理好呢?所以仁宗应当是也想像习主席一样,无奈他最终没能做到。
夫妇有别
夫妇有别,乃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平等相爱,相濡以沫之道;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
就如歌曲《愿歌行》里所唱的那样,仁宗与曹皇后当真是半世疏离,一世知己。作为皇后,曹丹姝的后宫事业可谓是做得极好了,让人无可指摘。她管理着后宫的秩序、打理着后宫的事务、教妃嫔养蚕织丝、悉心抚养宗室之子、偶尔还与仁宗推心置腹交谈国事,可谓是不可多得的贤后了吧。
可即便是这样,她同仁宗仍然无法像真正的夫妻那般相爱,也许是大婚那夜宋仁宗的故意冷落、又或许是曹丹姝身为名门大家闺秀的矜持和庄重以及心中太过于明白赵桢娶的是皇后而非自己,导致她与赵桢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隔阂。
而赵桢自己最初也是万般不情愿娶曹丹姝为后的,因为她是大臣们极力推荐的好国母,并不是自己心中属意的。也怪赵桢自己没有处理好君臣伦理和夫妻伦理之间的关系,大臣们举荐给你的妻子,又不是曹丹姝的错,为什么大婚之夜要冷落别人呢?即使后来他对曹丹姝刮目相看、渐有好意,但曹丹姝内心对赵桢的爱慕之意早已被做个好皇后的条条框框给深锁,后又因错失机缘而更加疏离了。
为帝,赵桢管理朝堂、整治天下,是个明君;为后,曹丹姝打理后宫、协助仁宗,是个贤后,做到也做好了男主外、女主内。但二人作为夫妻只能算是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相爱未满。
再反观赵桢和张妼晗,我们观众却并不怎么买账,甚至会厌恶这个张妼晗,明明人家舞蹈好、人也美、对自己的教习也不错,可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位妃子自加入后宫大军以来,滋事挑衅不断,本来碧池无恙、风平浪静的后宫格局被打破。
主要是她没有半点规矩、没有等级观念、更没有遵从夫妇有别,自然是招得众人嫌弃。她的世界里只围绕三个人:赵桢、孩子和婆婆。正统儒家思想 一个女人、一个妃子应该有的品德她都不怎么具备,也难怪剧里众多人物会讨厌她了。
苗娘子也是赵桢的妃子,但却反而收获众多观众的喜欢,她对皇帝的爱可是不多于张妼晗对皇帝的爱慕的。原因在于她不僭越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后宫之内与皇后一条心,利于后宫的和谐。
此处最后,我还想再阐明一下,其实这三个娘娘的荣宠程度无关她们的容貌才华,更多的是仁宗自我斗争导致的结果,他在帝王身份和自我身份之间斗争,成为帝王他要灭私欲;作为真正的自己他存有私心。于是离开朝堂,他需要一个地方来解放自己的人性。因此曹丹姝越是拿大道理来劝诫赵桢,他就越疏离她;苗娘子算是赵桢的亲人关心着他,可后来却谨小慎微,他也慢慢疏远了;唯独对张妼晗例外,她是赵桢不计朝堂之外的妃子,只是赵桢的妃子。
为什么他这么矛盾呢?既是君王为何不尽君王职呢?偏又要强调自己的个人的权利,但是有没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这样极易走向极端。
长幼有序
兄友弟恭,乃是长幼有序,礼义相悌之道;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
此处兄友弟恭的伦理之情,在《清平乐》剧中非梁元生和梁元亨这兄弟俩莫属了。其实这二人的悲惨命运说到底还是和宋仁宗分不开,只能说是他间接导致的。如果不是京中贵人喜蜜饯果子,梁家赖以生计的生意也不会倒闭,这兄弟俩的父亲也不会无药可治,更不会家破人亡。在得知母亲染疫而死后,梁元生就一直苦苦寻找弟弟不得,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惩罚贩卖弟弟的罪人,也因此获罪流放边境。
而已被舅妈和县令卖进宫里的元亨也已慢慢接受自己的命运,但也仍然牵挂自己的哥哥,尤其听闻哥哥可能在战役中丧生后,泪流满面、悲痛万分。这不正是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之间的悌吗?不知在后面的剧情中,这兄弟俩能否相聚,很是期待他们重逢呀!
朋友有信
朋友有信,乃是以正相契,义气相投,互谅互让,肝胆相交,荣辱与共之道。为友的,要讲信义。
说到剧中人物的朋友信义,最强朋友天团如下:范仲淹、晏殊、欧阳修、苏子美、文彦博、富弼、韩琦。
但我最想说的是晏殊和范仲淹这对难兄难弟。两人在仕途之路上互扶互助,在才华德行上互赏互惜,是难得的真朋友!早年间范仲淹得晏殊赏识,后虽晏殊自己被贬但却向仁宗举荐直臣范仲淹;再到后来晏殊回京但范仲淹却遭贬谪。两人同时都居庙堂之高的机会很少,但也就像仁宗说的那样,无论这两人在安于何处,都会尽心尽力报效朝廷、忧国忧民,又何必在乎地点呢?
范仲淹来京述职,晏殊亲自迎接;范仲淹被贬,晏殊也米酒相备来和希文兄告别,不因朋友荣华富贵相近,也不因朋友仕途落难而弃,此乃真信义。
现实意义
对儒家五伦思想的解读离不开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但其对于当代人的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今时代何为忠?做人我们要忠诚守信,尽己利人。做事我们要爱岗敬业,执事敬畏。做为中国人,我们要爱国报国。如今时代何为孝?主要两个方面:事生和事死。父母在,子女要关心他们的身、心、灵的健康,莫使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不在,要常思双亲、感怀父母。如今时代何为忍?当代夫妻关系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仍然存在。我们要遵守婚姻道德,但也完全没有必要以古人对夫妻的要求来苛求自己,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今时代何为悌?当时如古代一样兄友弟恭。如今时代何为善?自是学习古人的朋友信义。五伦之外有人焉?虽然古代先贤提出人无伦外之人,但在这里,我想说点个人反思:也许是现代科技的发达,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巨大而又复杂的关系网络中;或是古时人们对其他关系的忽视,社会中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关系值得我们注意,比如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陌生人或者说来自其他文化群体的人之间的关系等。
宋仁宗就是典型的没能处理好人和自我的关系,普通人也有职业,只不过赵桢的职业特殊点是君王而已。正是因为这点没处理好,才导致其后引发出忠孝伦理、夫妻伦理的失衡。
结语
古人早就说人无伦外之人,谁能离得开忠、孝、悌、忍、善呢?细品《清平乐》就会发现其中人物与人相处种种行为、决定等都离不开儒家五伦思想。我们在观剧的同时不仅对五伦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可以联系当下更好地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