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鲍叔、齐桓公三个人 你对谁印象最深?

2020-07-15 16:27:13    来源:民生周刊公众号    

最好的关系,是相互成就。

“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哪个感触最深?”这是今年的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有人说难,有人说好。

难在是篇文言文材料,讲识人选人用人之道,这话题并不好发挥。说好的,就是命题开放,没有主题先行,管仲,鲍叔,齐桓公,随便欣赏哪个都行。

这三个人,跟唐僧师徒四人一样,谁也离不开谁,又刚好形成互补,走到一起,形成合力,成就了大业。

孙悟空能干,猪八戒痴癫,沙僧耐劳,唐僧软弱,这四个人,路上靠哪一个,都不能完成到达西天的任务。

1

管仲犹如唐僧团队中的八戒,有着人性的弱点,当然,也有悟空能干的一面。

起初,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

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

管仲叹道:“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管仲有缺点,鲍叔却是尽力掩盖,维护他的形象,能够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考虑他人的困难,这样的度量不一般。

鲍叔跟着公子“小白”,护驾救驾有功,后来小白成了齐国国君。管仲跟着公子纠,争位失败,还射过齐桓公小白一箭。

二人命运与际遇,本该从此天壤之别。鲍叔却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也不计前嫌,终成霸业。

如果鲍叔贪恋权位,或趁机进馋言,除掉管仲,以免后患,哪有管仲的什么事,如果齐桓公记仇,也没管仲的机会。管仲为相之后,也没有为巩固权位而排挤鲍叔。

三人肝胆相照,才有了一段佳话。

2

正如评论家曹林对此作文题的读后感:材料中,几个人才都有一个令人欣赏的共性,出于公心,没有私心。

出于公心,连曾经是自己对手、甚至差点让自己送命的人才都用;出于公心,举荐比自己厉害的人,甘居牛人之下当助手;出于公心,为了齐国兴盛,放弃前嫌。公职的要义在于公,人才使用,需要这样的公心,不是圈子,不是亲信,不是送钱就给个岗位,更不能花钱冒名顶替。

回到题目“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哪个感触最深?”现在看来,这三个人,都值得欣赏,缺一不可。

没有鲍叔,就没有管仲,没有管仲,就没有齐桓公的大业,没有齐桓公,管仲与鲍叔,可能就成了伯夷与叔齐,只能躲到山上饿死。

世上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管仲常有,鲍叔不常有,齐桓公也不常有。

多少人在利益面前,暴露出自私的丑恶一面,为了上位不择手段,上位后也是六亲不认,只要有利益冲突就痛下杀手,这样的格局,从来就走不远,也少有能成大功者。

李斯害怕秦王重用韩非,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害死了韩非子,又参与赵高的阴谋,发动“沙丘之变”,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最终死于赵高之手。夜路走多了,难免遇到鬼,一个人,唯有行事坦荡,才能善终。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周礼崩坏,却仁义未远,古风犹存。有打仗时,等敌军把阵列好再交战的宋襄公,不愿趁人立足未稳先行攻击,以免胜之不武,也有负荆请罪,上演将相和的诚恳与共同为公。

到后世,以管仲自比的诸葛亮,就没有鲍叔的宽容,也没有齐桓公的知人善任,虽然遇到刘备,如鱼得水,成就了自己,却又看死了魏延。

人抬人高,人贬人低,相互踩来踩去,只能是两败俱伤。

3

《幽梦影》中有言:“云映日而成霞,泉挂岩而成瀑。”有了云彩的陪衬,落日才能映照出晚霞;有了山崖的拔高,泉水才得以成为瀑布。

自然界的景物尚且彼此映衬、相互成就,人更是如此。成人之美,美在雪中送炭的良善之心,美在锦上添花的宽怀之心。

“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才能写出一个“人”字。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想要自己站稳脚跟,先要给别人留下立足之地;想要自己飞黄腾达,也不要忘记身边的人。

成熟的人,都懂得这样的道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跟别人的力量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就更辉煌的事业。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相互成就,懂得相互成全。(作者 愉人阅)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